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林黎
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将“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作为全国最早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七个省市之一,近年来,重庆不断优化碳市场政策体系、培育碳交易市场,碳市场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为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重庆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四化”为重要抓手,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重庆市已经构建起“1+3+N”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体系,但仍然存在具体规则滞后、缺失等问题。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滞后的规则,做好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准备。针对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较少的问题,在《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政策框架下,调整重庆市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的标准,调低重庆市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的纳入门槛,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做大碳市场规模。二是完善缺失的规则。重庆应尽快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实施细则,着力完善登记、确权、评估、核证等流程规则,制定相应的标准方案。在《重庆市碳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重庆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等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标准,强化执行,健全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当前,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呈现出价格低、规模小、品种少三大特征。针对以上情况,一是激发碳市场活力。在放宽准入条件的前提下,着重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促进主体多元化,通过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来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最终实现碳市场量价齐升。在碳配额方面,将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有机结合,加快实施拍卖机制,强化价格信号引导,逐步增加碳配额拍卖比例,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成本,确保高效定价、科学定价。二是丰富产品种类。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强调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联动。在保持碳配额、CCER、CQCER等现货交易的前提下,适时推出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构建多层次高效率的碳市场。三是推动从“履约驱动”向“碳价驱动”转化。通过市场形成的碳价格释放经济信号,倒逼企业在建立之初就把绿色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将环境治理纳入企业整体治理框架中,让碳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新的业务突破口。
优化碳排放权交易支撑系统建设。为实现碳市场做大做强的愿景,搭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支撑系统是先手棋。一是用好用足“碳惠通”这个关键一招。在“4+1”平台基础上,深入挖掘“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的功能,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与生产、生活、生态对接,构建“三生三碳”多元场景。同时,解决技术和标准等障碍因素,推动重庆“碳惠通”与成都“碳惠天府”深度合作,实现成渝两地碳普惠双城互认。二是完善个人碳账户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碳金融”的形式,完整记录企业、社区、家庭、个人的低碳行为,并按照科学标准确定价值,确保个人碳账户“有记录、有标准、有价值、被认可”。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将个人碳账户打造为个人无形资产,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绿色低碳行为。
数字化助力碳排放权交易数据建设。检测、报告、核查是碳市场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数据真实可信是碳市场正常发展的基础。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中,要严格落实数字重庆建设大会精神,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以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一是推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在控排企业的生产端加装数据收集模块,实现自动化收集碳排放数据,保证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减少数据核查的时间成本。二是建立碳排放动态数据库。科学存储碳排放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为政府提供全面的区域碳排放总量和变动趋势数据,方便政府追踪各个控排企业的减排成绩。
(作者系必赢nn699net官网必赢nn699net官网教授,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中特理论项目:2023ZTZD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