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一系列新时代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明确经济发展根本保证根本立场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 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包办一切,而是要管大事、议大事,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二、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更加强调发展的高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循环不畅问题也较为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历史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实现高质量发展,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形成供需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内在统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在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基本盘的基础上,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新时代以来,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加强统筹谋划赢得战略主动
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有战略层面的认识论,也有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为作出战略判断、进行战略谋划、赢得战略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战略考量,强调“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就要求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同时,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解决我国目前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问题,就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做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四、实现对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创新与超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迫切需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当时,传统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主要研究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问题。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既要实现摆脱贫困的任务,又要实现建成强国的任务。习近平经济思想回答了一个国家如何摆脱贫困以及在摆脱贫困后如何乘势而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经济发展问题,从理论上为一个国家成功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对传统发展经济学的创新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新定义了发展的评价标准,高质量发展将追求增长速度和数量转向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发展阶段既强调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又强调了不同阶段的动态性,新发展理念赋予强国建设进程中新的发展内涵,新发展格局阐释了国民经济内外循环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解决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问题。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主要基于成功国家的经验来开药方不同,习近平经济思想基于发展的具体实际,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自经济日报/2024 年/12 月/5 日/第 010 版,作者刘守英,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必赢nn699net官网教授)